一 福州城隍庙据《福建通志·坛庙志》记载是在越王山之东,即建在城北冶山之巅,俗称“城隍顶”,系晋太康中迁城时建的。宋绍兴二十七年,郡守沈调增创堂宇①,所奉的城隍是全省都城隍。庙内配祀府、县城隍。福建城隍爷没有指具体的姓名,有的说是汉代的周苛, 有说是指唐代光禄寺大夫樊令宇;有说是指宋代两度任过福州知府和一度任过泉州知府的蔡襄;有说是指明初大将,曾在福建筑城设防,抵御倭寇,屡立战功的汤和。据说,为人刚直廉洁,死后才可以当城隍爷。民间认为城隍的主要任务是抓“鬼”。他是掌管人间赏善罚恶 之事。他是铁面无私、刚直不阿的神。以前城隍庙正中的一副对联说明了这个问题。它写道:“举念奸邪任尔烧香无益;存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”。正因为传说城隍神十分刚直、大公无私,古时许多官民都敬畏城隍爷,“凡有司(即政府官员)将视事,必斋宿庙中”②,他们 就职前必须在城隍爷面前宣誓。 二
城隍神是人们所造成的,体现统治者的意志,尤其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。据《明史·札 官志三》记载;朱元璋建国伊始,即于洪武二年(1369年)正月,大封京都及天下城隍。他对中书及礼官说:“城隍神历代所祀,宜新封爵”。③于是封京都城隍为“示天鉴国司民升 福明灵王”;各地城隍封为“鉴察司民威灵公”,官级为正二品,与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 等六部尚书平级;各州、府城隍为“灵佑侯”秩三品,与六部左右侍郎平级;县城隍为“显佑伯”,秩四品,与都察院全都御史、大理寺的左右少卿平级。这种鉴察权力是当时最高统 治者明太祖朱元璋给他们的。城隍爷被认为是阴间的长官,故各处城隍都以人鬼充之,即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、名将充之,把他们立为当地的城隍爷。为什么各地城隍都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、名将充当呢?因为各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吏太多,最高统治者无法查察他们的行为, 为了监察、限制官吏,明太祖朱元璋诏天下府、州、县建立城隍庙,规定城隍的官阶规格要与当地的官署正衙相同,这样无形中各地就有阴、阳两个衙门,这对许多人间的官吏从精神上起威慑作用。朱元璋曾对大学士宋濂透露过心理话:“朕立城隍神,使人知畏;人有所畏, 则不敢妄为”。④说明他是利用神的威力,使属下的官吏(也包括百姓)“所畏”而不敢胡作非为。说到底,神权还要听命于皇权。 三
古时城隍庙中神的队伍,也是十分庞大的。城隍两旁分列判官、录簿、牛头、马面、黑、白无常等等,显得十分阴森可怕。除了主神城隍外,还有不少其他神明,如阴间鬼王地藏王、阎罗天子、十殿阎罗王、包公等。此外,还有华光大帝、齐天大圣(孙悟空)、劝善大师、救苦天尊、土地公等等,真是五花八门。统治者之所以规定设这么多各种神明,是根据人间的需要来设立的。 四
城隍本来是防备敌人攻击的城壕,由于古代官吏和百姓认为它能“御灾捍患,有功于民”,因而奉祀它,神化它。最高统治者利用它作为统治官民的手段。城隍被最高统治者神化后,加浓了偶像迷信色彩。当时可能对贪官污吏以及干坏事的人,起过某种震慑作用,因此得到正直的人们的信仰。 |